title image

懷孕與肥胖的關聯

懷孕與肥胖的關聯

懷孕與肥胖的關聯:懷孕前體重過重、懷孕期間體重增加、產後體重滯留對於懷孕生產母胎安全的影響

台灣婦產科專科醫師 中西醫雙執照醫師 陳應明

 

前言:

『減肥』以及『懷孕』都是女人一生當中的重大課題; 不少懷孕前身材窈窕的女人在懷孕生產後走樣;根據一份長庚大學2003年所做的研究,懷孕前BMI超過24以上的肥胖婦女僅佔18.3%,在產後六個月卻增加到27.6%; 也就是有10%左右的婦女因為懷孕而成為「肥胖狀態」,失去了原本窈窕的身材, 同時伴隨著失去美麗及自信。 因此,懷孕與肥胖之間的關係,如何避免產後肥胖,是很多婦女深感興趣的知識領域;筆者深耕肥胖及減重醫學多年且身為西醫婦產科專科醫師, 深深了解肥胖對於懷孕生產風險及產後肥胖的負面影響,為各位台灣偉大母親貢獻這篇文章。

 

肥胖與受孕能力的關係

對於準備懷孕或是正在期待懷孕的婦女而言,肥胖本身是困難受孕及增加流產風險的重要原因,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所造成的排卵障礙,肥胖本身不僅造成不容易受孕,也大幅降低不孕症治療成功率(成功生產率差了22倍),也使平均不孕症治療總費用提高60倍以上。 相關研究也證實:只要能夠減肥超過初始體重的5%以上,即可戲劇性地大幅提高受孕率及成功生產率, 21世紀的西方主流醫學已經覺知:減肥應該列為肥胖婦女進行試管嬰兒等高價不孕症治療之前的優先考慮選項

 

即使沒有不容易懷孕或是不孕的問題, 如果要增進懷孕、生產期間母親本身的安全以及胎兒的健康,最好在懷孕之前便積極的減肥或管理體重。 關於肥胖、不孕、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更詳細資訊請參考以下連結:女人變肥、變醜、不孕的原凶: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懷孕前肥胖或體重過重

刊登在2006年12月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來自美國密西西比州的一篇論文指出:肥胖婦女懷孕之後,流產、胎死腹中的風險、妊娠高血壓(包括:子癲及子癲前症;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的風險、胎兒畸形的風險(這些胎兒畸形又因為肥胖孕婦皮下脂肪較厚,容易干擾超音波檢查而較不容易被產前診斷出來)、巨嬰症造成難產或是剖腹產的風險(也大幅增加麻醉風險及手術傷口感染的機會)、產後大出血的風險皆顯著增加。 但是體重過輕者容易造成胎兒過小。 基本上,肥胖者的懷孕可以被視為一種高危險妊娠

 

懷孕期間的體重增加(Gestational Weight Gain, GWG)

 

 

懷孕過程由於胎兒、胎盤、羊水、母體乳房、血液、水分、脂肪的增加,基本上體重會隨著懷孕的過程而逐漸增加, 然而合理的體重增加應該集中在懷孕20週之後。 婦產科教科書描述懷孕期間所增加的合理平均總重量大約是11-12公斤(當中至少有8公斤是懷孕生理所必須);此平均數字隨著各國的飲食、文化、年代而有所不同。 在日本,婦產科醫生通常會透過教育並嚴格要求孕婦在懷孕期間體重增加控制在10公斤以內。 根據1999年在「台北市立婦幼醫院」的統計數據:懷孕前平均體重是51.5公斤,生產時的平均體重是67.2公斤,懷孕期間平均增加的體重是15.7公斤;台灣婦女在懷孕期間過度地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體重;而這些過度增加的體重,也是造成產後體重滯留、產後肥胖的原因;如果能夠有效管理懷孕期間不當的體重增加,不但可以降低產科風險,還可以有效預防產後肥胖。

 

我們再深入分析懷孕期間體重增加的現象發現:懷孕前20週所增加的體重大部份增加在母親本身的脂肪,因為此時期胎兒的發育主要在於器官的分化而非重量增加,理論上,懷孕初期孕婦體重增加相對緩慢,大約只有1-2公斤,有些妊娠劇吐症的孕婦甚至體重降低;但是居然有孕婦在懷孕前20週就增加15公斤以上體重,如果在懷孕前20週體重增加15公斤,其中至少有11公斤是直接堆積在母體的脂肪,如果再加上懷孕20週到38週之間再另外增加的必要體重8-10公斤,那麼,她在懷孕期間至少會增加23-25公斤。 如此,不但增加懷孕生產的可能風險還會造成產後體重滯留及日後的肥胖。

 

 

 

懷孕期間由於荷爾蒙的改變、代謝率的增加以及生理性貧血導致食慾、嗅味覺及飲食偏好的改變,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導致體重過度增加. 台灣傳統文化的因素讓我們認為:『一人吃、兩人補;孕婦多吃是應該且必要的;懷孕變胖沒有關係,產後再慢慢減。』,這些錯誤的觀念會導致孕婦在懷孕初期即毫無忌憚、沒有必要地大吃大喝,此舉對於胎兒不但沒有任何幫助,反而讓胎兒及母親陷入更危險的處境

 

但是,到底懷孕應該在哪個階段適當地增加體重,哪個時期不應該讓體重過度增加呢? 其實,胎兒發育最關鍵時期是在懷孕初期,懷孕初期胎兒的重量增加其實很少,但是所有的器官必須在此時期發育出應該具備的形態及功能;懷孕初期應該補充足夠的『葉酸』含量高的食物,而非大吃大喝其他沒有必要的食物。 懷孕初期(前20週)的體重過度增加是懷孕期間體重過度增加以及產後肥胖的主要原因。 想要避免產後肥胖,應該在懷孕前或是剛剛懷孕的時候就應該學會飲食體重管理的觀念及飲食技巧,用以避免懷孕前20週的體重不恰當地過度增加。

 

懷孕20週以後,胎兒的重量才開始快速增加,同時也伴隨著子宮尺寸變大向上壓迫腸胃,加上懷孕時期的荷爾蒙會讓腸胃的蠕動、排空變慢,孕婦在這個時期反而不容易多吃。 這個時期母親所增加的體重主要在於胎兒、胎盤及母體對於胎兒的支撐組織像子宮及乳房之類的器官。然而,還是有部份的體重增加在母親的脂肪堆積。 懷孕20週之後的體重增加建議在每星期增加0.5公斤左右的速度,也就是每個月增加2公斤左右. 過度的體重增加往往是增加在母親的脂肪堆積,就算是真的增胖在胎兒,也會增加懷孕生產過程的相關風險。

 

 

(上圖是美國I.O.M.(Instutite of Medicine醫藥研究所)在2009年所頒布的懷孕期間體重增加建議表,依據不同的懷孕前BMI身體質量指數而給予不同的增重建議,相關研究顯示:懷孕體重增加在I.O.M.建議範圍內的孕婦及胎兒有最佳的週產期預後。)

我們來看2002年刊登在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來自美國俄州的論文Maternal carbohydrate intake and pregnancy outcome討論關於孕母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與懷孕預後的研究結果顯示:高碳水化合物或是高升糖指數(HGI)飲食組所生的小孩體重平均4.17公斤,孕期母體平均增重18.6公斤;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組或是低升糖指數(LGI)飲食組所生嬰兒體重平均3.33公斤,孕期母體平均增重10.4公斤。 兩組在懷孕期間母親體重增加差距非常明顯,顯示懷孕期間碳水化合物飲食高低對於懷孕期間母體體重增加的程度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根據一篇2004年來自於巴西Gilberto et al刊登在JN(The Journal of Nutrition)營養學期刊的研究結論指出:除了懷孕期間的體重過度增加(超過16公斤以上)之外,懷孕末期生產之前的體脂率高低也是產後體重滯留的重要因素,體脂率越高的(超過30%)越容易產生產後體重滯留以及日後的肥胖;這些產婦在懷孕時期所增加體重其中的35%,即使直到產後9個月還是會繼續留在產婦身上.

 

另外,根據2005年刊登在國際肥胖期刊一篇來自於冰島的研究:懷孕前如果已經體重過重(BMI介於25到29之間)最有可能在懷孕期間增加過多的體重,該篇論文也認為懷孕早期吃越多甜食越可能造成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

一篇刊登在2010 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 的來自於澳洲昆士蘭追蹤產婦長達21年的研究顯示:懷孕期間體重過度增加甚至是產後21年之後的肥胖或過重的強烈預測指標。 如果知道這麼嚴重,婦女懷孕期間更應該小心控制體重。

懷孕期間如果增加太多的體重,也有可能造成胎兒出生後兒童時期的肥胖,一篇刊登在2007年國際肥胖期刊來自於葡萄牙的研究指出:如果相較於懷孕期增重9公斤以下的母親而言,懷孕期間增重超過16公斤所生下來的小孩較可能日後發展成為肥胖兒童

當然,除了懷孕期間體重過度增加的情況,我們也需要留意如果懷孕前已經體重過輕,而且在懷孕期間沒有增加足夠的體重,事實上有可能增加早產及胎兒過小的風險。

 

生產後的體重變化過程

 

 

在描述生產後產婦的體重變化之前,首先為『產後肥胖』正名,『產後肥胖』正式醫學名稱應該是產後體重滯留(postpartum weight retention,PPWR)。

生產的當時,由於母親產下胎兒、胎盤、羊水及合理的生產過程失血,體重立即減少4.5-5.8公斤。產後前3天,由於荷爾蒙因素導致的水分滯留,體重基本維持不變;到第4-7天才再度減少, 第4-7天平均體重減少2.3-3.6公斤是由於利尿作用,另外還有0.9-1.4公斤是由於產後惡露的排除造成體重的減少。(生產當時至第一週結束累計減少約8公斤體重)

 

大多數的產婦在生產後3-6個月持續地降低體重特別是前3個月體重會下降得特別明顯(約10-12公斤)。 年輕的,生第一胎、第二胎的,懷孕前體重較輕的,這些產婦在這段時間會瘦得特別快。 多數研究也顯示哺乳對於產後體重的減輕是有幫助的(雖然有些研究認為沒有影響)。 到了產後半年,研究顯示多數的產婦無法回到懷孕前的體重,平均下來至少比懷孕前重了1公斤,甚至有10%的產婦比懷孕前重了7公斤以上。 懷孕期間增加太多的體重(超過16公斤以上),懷孕末期生產前的體脂率超過30%,生產年齡超過30歲,睡眠時間不足都是產後體重滯留以及造成產後肥胖的風險因子。 而長期的哺乳以及產後營養知識及飲食行為管理,能夠幫產婦更快地減去更多的體重。

當然,或許有些產婦認為既然已經當媽媽了,產後即使胖一點應該也沒有什麼關係, 於是放任自己產後體重狂飆不管。 但是2015年12月線上發表在知名醫學期刊The Lancet(刺絡針)有一個來自瑞典Cnattingius and Villamor 的研究顯示:在兩胎之間的母親體重增加對於下一胎的死產機會及週產期死亡率都有明顯的負面影響。 此影響隨著兩次懷孕之間母體BMI的增加而增加。當BMI增加超過4以上,下一胎週產期死亡率幾乎是倍增(由千分之二增加到千分之四)。因此,產後體重管理已經不單純是美麗窈窕與否的問題,更事關下一胎懷孕生產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後記:

明明知道懷孕有可能造成身材走樣,但是為了愛情、婚姻及小孩,女人還是願意暫時犧牲自己的身材、美麗與自信,這就是女性偉大的地方。 我身為婦產科專科醫師,從未忘記自己的初衷;因此能夠在鑽研減重醫學多年之後回過頭來幫助天下所有偉大女性在準備懷孕前、懷孕當中以及生產後進行管理體重,如此不但能夠增加自然受孕機會、省下大幅不孕症治療費用;更可以降低懷孕生產時的併發症及相關風險,且能夠避免懷孕期間體重過度的增加所導致的長期肥胖,且能夠幫助產婦於平安生產後迅速恢復懷孕前的窈窕身材,找回美麗與自信;不僅如此,還能夠增進下一次懷孕生產時的母胎健康與安全,對我個人而言是非常有意義且深具成就感的一件事。

女人變肥、不孕的原凶: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肥胖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